中國紅星宣紙掃一掃 關注我們
2012年春拍,北京都市聯盟拍賣公司推出了“中國陳年老宣紙專場”。這個專場共包括六十余個標的近百刀宣紙,年代從清末民國直至2008年奧運期間;品種涵蓋了宣紙的三大品牌——紅星牌、紅旗牌、雞球牌。據悉,這是歷史上宣紙第一次作為拍賣專場的形式出現在拍賣會上。150余刀以“紅星牌”為代表的陳年老宣紙共拍得265.7萬元。不僅所有標的百分百成交,并且創下多項新紀錄。被認為現僅有一刀存世的“紅星牌”公私合營時期四尺黃料夾宣,以落槌價38萬元奪魁;4卷明清時期的古代貢紙拍得10萬元;一刀曾經榮獲1984年國家質量金獎同批次的“紅星牌”凈皮四尺單宣拍得16萬元;一刀2008年恢復古法工藝限量生產的紅星牌“乾隆貢宣”拍出3.5萬元;一張2000年生產的“紅星牌”千禧宣(二丈宣)拍得4000元,創下同類單張宣紙成交價格最高紀錄。除此以外,上世紀90年代以來宣紙廠家推出的紀念宣紙也備受藏家推崇,其中1997年“香港回歸紀念宣紙”拍出2.8萬元,1999年“建國五十周年紀念宣紙”拍出3.8萬元。這個拍賣結果大大超乎人們的預期。
宣紙:天生具有投資屬性
人們熱愛中國書畫,但不要忘了,宣紙因其質地綿、韌、白、不蛀不腐、潤墨效果強、耐老化、不變色的特征成為了中國書畫藝術重要的載體,有“紙中之王,千年壽紙”的美譽。本次宣紙專場拍賣甫一推出即出現了令人咂舌的落槌價。據了解,青睞者主要來自于宣紙經銷商,其次是部分畫家和宣紙收藏者。說明宣紙的保值增值性被高度認可,人們看到了宣紙未來的上升空間。
其實在中國民間,宣紙收藏起碼也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宋人王令的《再寄權子滿》里就有“有錢莫買金,多買江東紙,江東紙白如春云”,描述了當時人們酷愛收藏宣紙的情形。記者在這場拍賣之前,曾就宣紙收藏的話題采訪了中國宣紙集團公司董事長胡文軍先生。胡文軍說:“從文獻上的一些記載以及一些歷史故事和典籍敘述,在中國歷史上宣紙一直是被收藏的。只不過各個歷史朝代沒有像現在這種收藏氛圍和收藏文化的渲染,沒有這么明確地提出‘收藏’的概念?!彼嬖V記者,“有很多老畫家,包括五六十年代的、六七十年代的老畫家以及當代畫家,你到他家里去,不夸張地說,他有整屋子的紙,可以說有幾輩子都用不完的紙。只要好的宣紙出來,只要出好紙,他們都要買,都要收藏?!焙壬堰@種情況解讀為“畫家好紙”!歷史上也出現一些大收藏家,包括民國的一些大收藏家也收藏宣紙。胡先生認為:“宣紙作為一種收藏品,有一種象征性意義。宣紙本身有很高的內在文化價值、內在文化屬性,而且它和書畫的是緊密相連的。加上宣紙還有一個特性就是紙越好畫家運用得越好。大書畫家必須要收,那些想求得畫家字畫的大收藏家會拿老紙跟畫家交換,這樣一來,宣紙的特性除了單純收藏以外,還成為收藏者跟書畫者交流的一種媒介?!?/p>
胡文軍與宣紙結緣數十年,對宣紙收藏有更精深的理解,“首先從它自身獨特的價值來看,它是天然的收藏投資品。為什么這樣說?其一宣紙是一種文化遺產、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每張產品通過一百零八道工序,很多工序都是傳統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我認為一張宣紙,不僅是工業產品,它同時是藝術品,它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的藝術品,它本身具有傳統工藝和文化價值。其二它和書畫的緊密集合,造就了中國書畫的絢爛和唯美,弘揚了我們傳統的文化,當人們為中國書畫的大美而目不暇接的時候,決不能忘記了作為承載者的宣紙。其三老百姓都知道酒越陳越香,紙亦是同理,也是越陳越好。你說畫家,老畫家,他要用五十年代的紙、一百年的紙,那個紙的感覺真是像綢緞一樣,使用起來特別好。而且我們宣紙保存的條件也并不要求很高,說白一點就是你不要把水往上淋,或者不要在太陽下直曬,基本上不需要什么太好的條件去保存。最后一點,我覺得中國現在講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很多人對文化都是很喜歡的,你說送他一瓶酒一條煙,從目前價格來說,可能也不比我們紙差,但是總感覺不文氣,送我一道宣紙,饋贈的是文化。天然的宣紙具有一種文化收藏的屬性,從這個層面上來說還是很有意義的。所以講我們的宣紙,成紙的增值率大概在20%左右,所以現在我認為是很好的收藏品?!?/p>
其實宣紙收藏與書畫收藏密不可分,情同手足兄弟。最近一次的宣紙收藏熱潮啟動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隨著書畫市場日益繁榮,導致宣紙需求量大增,有名的書畫家采用高檔宣紙,不知名度的書畫家也熱衷于用高檔宣紙。宣紙收藏和交易便逐步啟動,而且呈現出持續升溫的態勢。不僅清朝、民國年間的名宣賣出了“天價”,而且建國后及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宣紙精品價格也扶搖直上。即使是六七十年代的普通宣紙,增值幅度也近百倍。
“原產地保護”政策催生收藏熱情
“什么是宣紙?”,并非所有用于中國畫創作的紙張都可以被稱為宣紙,中國宣紙集團董事長胡文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給我們做了很好的闡釋,“一千多年來不斷地傳承過程中宣紙和涇縣的人、山、水、地已然融為一體、難以分離?!币虼?,“宣紙”是無法被其它地方所復制的。2002年,政府也對其采取了原產地的保護措施,承認與加強了“宣紙”的地域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驅動了“宣紙收藏”。
雅昌藝術網:“現在國家已對宣紙進行了嚴格的‘原產地保護’,把宣紙定義為‘利用產自安徽涇縣及周邊地區的沙田稻草和青檀皮,在涇縣范圍內,用涇縣特有的山泉水以及傳統工藝精制而成’。是不是可以理解,并不是所有適合用來創作的國畫紙張都可稱之為是宣紙,而是有很強的地域特征?”
胡文軍:“是的,國家現在有明確的原產地保護政策?!靶垺边@一稱謂最早追朔到唐代。我們今天的涇縣在當時是屬于宣德府管轄,紙張產于涇縣,再由宣德府向朝廷進貢,所以得名‘宣紙’。因為宣紙在歷史上一直就很有名,所以在后來四川生產的紙,浙江富陽的紙,經過慢長歷史的演化,都被叫做了宣紙。其實這些紙張跟我們的宣紙是有本質的區別的。***區別在于原材料。02年以后,國家施行原產地政策對宣紙進行保護,定義寫得非常清楚:宣紙就是以涇縣及周邊地區特有的青檀樹皮、沙田稻草、獨特的山泉水加上傳統技藝,在涇縣境內生產的手工紙才能叫宣紙。國家的這個定義是比較明確的,主要也就是基于原料之別。比如說浙江富陽的紙是毛樹紙、廣西多安的紙是龍須草等等,包括西皮紙、狗樹皮等等這些樹都不是用涇縣宣紙所用的青檀樹皮、高桿沙田稻草等原材料。所以說,將所有書畫用紙都解釋為宣紙,是一種誤讀誤解?!?/p>
雅昌藝術網:“據了解,宣紙的制作目前還是基本上保留了傳統的純手工做法。今天的年輕一代對此并不是十分了解,您能夠先給我們簡單地介紹一下嗎?這種手工做法在歷史上是怎么一步步形成的呢?”
胡文軍:“宣紙的制作工藝可以說完整地保存了中國古代造紙術很多的元素,換句話說,今天宣紙的制作工藝是中國造紙技術的‘活化石’。從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到唐朝有了宣紙,一直以來技藝都是保持得比較完整的。從史書記載、從歷代口口相傳,我們覺得:現今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宣紙與古代紙張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因為所使用原料與歷史記載是相符合的、它的制作工藝是全手工的。你看我們現在一年生產六百多噸紙、材料一千三百多噸,我們一張紙的生產過程要歷時將近三年的時間 從原料到成紙,耗時多,耗人力也多,共有108道工序,不像機械化造紙,料投進去當天就是成紙出來。我們還是原汁原味地保持古代造紙工藝?,F在貴州地區發現了一些保留下來的比較傳統的古老的造紙方法,和宣紙的做法也有類似之處。公元三世紀左右,中國的造紙術就已經傳到朝鮮半島,到六世紀初傳到了日本。其實日本的造紙也好、韓國的造紙也好、臺灣的造紙也好,甚至是整個東南亞的手工紙,它們的制作原理基本是差不多的,制作方式也沒有什么大的區別,關鍵取決于原料的把握——漿料的制作。”
雅昌藝術網:“相比其他的東亞手工紙,宣紙的優勢具體表現在哪里呢?“
胡文軍:“***的優勢就是我們有兩大特色:宣紙有‘紙壽千年,墨韻萬變’之稱。它的第一大特色就是保存時間長,這些都在博物館資料檔案中有記載。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也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把各種紙,包括銅版紙以及各種各樣的紙與宣紙做耐老化實驗。實驗的結果是:有的紙是三十年、五十年,有的紙是六十年、一百年,我們宣紙最長了,做到了一千零五十年的時候,它仍然還是可以做下去,也就是說一千零五十年在實驗室條件下還沒有達到宣紙壽命的終點,宣紙成為不折不扣的‘千年壽紙’!第二個特點完全和中國畫的韻味性融為一體——即‘墨韻萬變’。我們的宣紙上有豐富的墨色變化,墨分五色,簡單的黑白之間有一種很豐富的變化,墨留住了,水走了,然后有那種蒙蒙朧朧的感覺,把畫家想表達的一種意境就表達出來了。大家都知道一條直線它太單調、不美,彎彎曲曲中它才有一種韻律的美、婉約的美。我們宣紙的性質就是它有一種微妙的韻染的效果,所以韻味性應該說是我們宣紙在藝術表現上一個***特性,能夠讓畫家在方寸之間,在一張白紙上能夠自由地去發揮,把他能想到的境界都表現出來?!?/p>
如何投資宣紙?
今天,在市面上我們還是能夠看到大量的宣紙或者說被稱之為宣紙的國畫用張。無疑,宣紙今天***的用途還是被用于書畫消耗,因此并非每張宣紙都值得收藏,更或是投資。以投資的眼光去尋求宣紙,需要注意些什么?大致可以梳理出如下三點。
首先,收藏的宣紙要正宗。上一段已經花了大量筆墨在闡述什么才是真正意義上宣紙,在這里就不再贅述。收藏宣紙雖然不能完全排除收藏其它地區所產的紙張精品,但根本意義上還是要收藏得到原產地保護的才最有意義。
二者,建議整刀收藏宣紙。宣紙一般是按刀生產、包裝的,一般每一刀都是封好的,配有合格證、印章等可證明其產地及生產年份的標志。如果是作為收藏或投資的宣紙最好是整刀未拆封的,這樣來源、年份等信息都比較清楚明了,不會產生歧義。
三是收藏宣紙要注重特色。目前宣紙每年的產量僅有600多噸,由于受特殊的原材料和工藝限制,大幅度增產幾乎沒有可能。從尋求更大升值空間考慮,收藏者在收藏普通宣紙的同時,應該把重點放在批量孝有主題的特種紙上,尤其是企業為重大題材生產的各種紀念紙,這樣的宣紙往往是限量生產的,更具投資價值。以這次上拍的1999年,中國宣紙集團公司生產的“紅星牌”建國50周年紀念紙便是很好的例子,剛出廠時不過300多元/刀,而如今的身價已達3.8萬。
長期以來,人們津津樂道藝術品收藏不外是老三樣:書畫、瓷雜、油畫。中國藝術品市場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收藏投資的觀念漸漸深入人心。細細一梳理,我們發現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直至今日的藝術品交易中,書畫類分離出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和當代書畫,當代藝術橫空出世,甚至書法也悄然單列;瓷雜項目里更是有多個品種分離,專場專拍越來越多,玉器、銅鏡、佛像、古典家具、古籍善本、文房清供,還有影像、刺繡等等多自立門戶。我們突然發現:中國的文物藝術品收藏的種類原來是如此的琳瑯滿目、五花八門。這不,曾經是小眾收藏的宣紙,此次一經推出便不同凡響,投資和收藏價值立即橫亙在我們面前。然而,我們可以把目光停留在“宣紙”做一些停留和審視,但我們不能把目光不能局限在某一個藝術品類上,而應該使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超越現在藝術品市場的熱門品種,發掘和尋找未來會成為了藝術品投資市場的新熱點。
同歐美發達國家的藝術品產業相比較,我們的藝術品市場還是顯得品種比較單一,收藏門類的規模和細化程度都不夠。與世界著名拍賣行蘇富比和佳士得包羅萬象的拍賣門類相比較仍然是小巫見大巫。至少可以啟發我們把注意力轉移到一些看上去似乎很冷門的門類上去。宣紙的收藏和投資價值凸顯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不妨讓我們真正意識到,中國藝術品收藏的廣度和深度還有待于我們去向深處拓展。人們的審美是多元化的,隨著藝術市場收藏逐漸升溫,拍賣門類的逐漸增加,待發掘品種始終需要我們去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