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星宣紙掃一掃 關注我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的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的重要載體,為人類文明進步發揮了巨大作用。宣紙作為中國造紙術的代表,源于唐代,產于宣城涇縣,傳承至今已有1200多年,兼具實用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承載著中國文化的千年記憶,成為了中國獨有的文化現象和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發展宣紙,對于承載并續寫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不朽文明、保護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技藝都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城市立足傳承保護,致力創新發展,著力打響宣紙文化品牌,取得了明顯成效。2006年,宣紙制作技藝列入首批國家級非遺,2009年入選聯合國人類非遺名錄,2015年12月,集宣紙歷史、宣紙技藝、宣紙與書畫藝術、歷代宣紙產品展陳等為一體的中國宣紙博物館建成開館。2018年3月,《宣紙保護和發展條例》正式施行;中國宣紙小鎮入選國家重點文化產業項目。2019年,國家宣紙及文房用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落戶宣城。先后培養“大國工匠”2名,中國宣紙大師4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好人榮譽各2名。目前,獲得國家有關部門許可的正規宣紙生產企業17家,從業人員一萬余人,年產宣紙700噸左右,年產值約10億元。
當前,在促進宣紙制作技藝保護傳承與產業發展方面,還存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亟待加以解決:一是對宣紙的文化內涵亟待挖掘。宣紙雖被視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識和國際交往中“文化中國”的典型符號,但更多被定位為工業產品,在宣紙文化傳承、創新、轉化等方面做的不夠,存在資源挖掘不深、產業融合不夠、價值利用不夠、品牌開發不夠等問題。二是宣紙的技藝傳承亟待解決。宣紙制作技藝極其復雜,需要十幾道工序、一百余個操作流程,因其手工環節多、勞動強度大,技藝要求高,習藝周期長,職業壽命短,導致技工短缺、后繼乏人。如中國宣紙集團現有一線500余工人,50歲以上工人占90%以上,40歲以下無人會干、也無人愿干。三是宣紙的原料資源亟待破解。宣紙不僅制作技藝極其復雜,而且所需原料獨特、配方極為講究。宣紙生產的主要原料是青檀皮和沙田稻草:青檀樹成材周期長,檀皮加工點多面廣、處理成本高;隨著雜交水稻種植的普及,長桿沙田稻草種植面積急劇減少,短期內原料供應仍趨緊張;宣紙生產所需水源,受氣候、季節和周邊生產生活等影響,經常出現用水矛盾。四是宣紙的品牌價值亟待提升。雖然工信部于2016年12月印發了《關于促進文房四寶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但大品牌、小產業的局面至今仍未改觀,產業集聚度不夠、融合度不高、競爭力不強,尤其行業、企業、產品之間互不協同、各自為陣,甚至以次充好、惡性競爭。
為此,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宣城市市長孔曉宏建議:
一、提升國寶宣紙的國際影響力。鑒于宣紙作為中國獨有的文化現象和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為進一步弘揚宣紙文化,傳承宣紙技藝,叫響中國特有性和世界唯一性,建議在國家層面將宣紙相關制品、衍生和創意產品納入“國禮”范疇,建立國家定期定量儲備制度,積極向全球推介。支持我市與故宮博物院加強全面合作,加大宣紙文創產品開發和宣傳力度。鼓勵引導孔子學院等國際交流平臺,大力宣傳和推介宣紙文化及產品,更好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二、高規格舉辦“文房四寶文化旅游節”。鑒于以宣紙為代表的文房四寶,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的重要載體,是國際交往中“文化中國”的重要符號和獨特標識,為充分展示文房四寶的文化價值和藝術魅力,建議由文化和旅游部牽頭主辦、地方人民政府承辦每年一屆“中國文房四寶文化旅游節”,鼓勵與國內非遺聯展和全球華人少年書法大會等活動聯辦,支持與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館等開展以宣紙為代表的文房四寶“回家展”及“進京展”雙向互動活動,多角度展現其輝煌歷史,多領域提升其文化魅力和活力,多渠道拓展人們對其知曉率和認同感。
三、設立國家級宣紙技藝傳承和保護基金。鑒于宣紙制作技藝極其復雜,原料極為講究,建議設立國家宣紙技藝傳承和保護基金,為宣紙原料種植生產、制作技藝保護傳承、技藝工人技能提升、生產遺址保護管理、產業發展提質提效等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并及時調整相關稅收目錄,讓宣紙制作企業享受文化企業相關稅收和補助政策。
四、支持創建國家級宣紙文化生態保護區。宣紙制作技藝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入選聯合國人類非遺名錄,歷史文化積淀豐厚,存續狀態良好,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特色的文化形態。為更好地維護和培育文化生態,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強宣紙區域性整體保護勢在必行。我市將對照《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積極申創宣紙文化生態保護區,堅持保護優先、整體保護、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既保護宣紙制作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保護宣紙制作發展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努力實現“遺產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民眾受益”的目標。建議國家、省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門對我市創建工作給予大力支持和業務指導。(來源中國發展網)